愛兔百科

別讓您的善意,變成「懲罰認真」!

別讓您的善意,變成「懲罰認真」!
淺談社福界常發生的「懲罰認真」現象

說再前頭
今天談的是社福公益團體間常發生的特殊現象,這現象並沒有專有名詞,但可統稱為「懲罰認真」。「懲罰認真」是一種現實狀況,並不是一刀兩斷的是非對錯,但這種現象往往讓捐款資源無法被公平的用在真正需要的一方...

何謂「懲罰認真」?
「懲罰認真」簡單的來說,就是大眾的捐款經常過於簡單的均分,結果讓事情做比較多的單位相對被「懲罰」、做事較少的單位被「獎勵」。民眾對於複數單位的捐款常常會用簡易均分法,這方式對於捐款人來說是很正常的!但卻在不知不覺中造成了「懲罰認真」、「認真的人反被懲罰」的特殊現象。
形態一:均分捐款
最常見的「懲罰認真」型態就是「均分捐款」,民眾捐款時往往忽略了每個機構對案件投入的質量與深度。「均分捐款」看似公平,但結果卻讓實際投入較多或比較認真的機構資源被分走。過度簡單的數學平均法就變成「懲罰認真」的一種偏差。


形態二:直接比較每月「誰多誰少」
第二種懲罰認真的狀況就是直接比較各機構每月捐款總額的「多或少」,然後捐給少的。但若捐款人有將各機構的收容案件量考量進去的話就會發現,收容量較多的單位本來就會比較需要捐款,因此較高的收入不等於較多得盈餘。只單純比較月捐款總額的「誰多誰少」,也是一種「懲罰認真」的現象。


形態三:被「網路印象頻率」影響
還有一種「懲罰認真」型態就是被「網路傳播」的頻率與次數影響,若某段時間內A機構處理了兩個大案件(分別是16件與14件的緊急收容),同時間內B機構也處理了10個案件(每個案件1個收容量)。雖然實際上是A機構收容量高達30件比較需要資源,但就民眾的網路感受言,B機構因為有連續十次的案件頻率,因此在印象上就會遠比A機構只有兩次的案件量來得有感,錯誤以為B機構更需要資源,進而影響了捐款給A機構的意願。所以只看「網路傳播」的印象次數而不細看「案件內容」,也是「懲罰認真」的一種狀況。
案件曝光次數不等於實際收容數 (有一次救幾十隻、也有一次救一隻)

形態四:因場地乾淨整潔的錯覺
因場地而產生的錯覺,也是常見的「懲罰認真」型態。認真每日打掃乾淨整齊且讓民眾隨時可參訪的機構通常被誤認為比較有錢;而較髒亂、看起來貧窮的環境則常被以為比較需要經費,殊不知場地乾淨整齊與資源並無直接關聯。只以場地作為辨識,就變成了一種「勤勞者罰、偷懶有賞」的偏差狀態。這現象尤其在動物收容的領域更是如此,乾淨明亮被當成有錢有資源,是非常錯誤的偏差。

以環境來認定需不需要資源,這是動物收容界最常見的偏差 (乾淨整潔不等於有錢)
如何避免偏差
懲罰認真是一種社會現象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可透過持續宣導來減緩。捐款人對所捐助的機構應該更積極主動深入認識甚至參與,避免只憑網路印象或他人口耳相傳來評斷優劣,尤其同性質間的單位更應多做深入比較或親自前往瞭解。此外,每月定時公告「捐款徵信」與「收支表」是一個社福單位的最基本道德良知。民眾可養成不定期查閱捐款徵信(不是只看自己的那筆、而是全盤閱讀)內容,看看支出部份是不是符合基本邏輯。捐款徵信與支出未公告的單位絕對不是「人力不夠」,而是「取巧」或「不敢公告」而已。
  • 扣掉必要支出後,仍編列過高的運成本就是不合理。
  • 聲稱醫療支出龐大,但支出表內醫療費卻很少。
  • 支出超過一半以上都是在做經銷買賣的單位也很可疑。

善用公益搜尋器
前幾年WOWO網站有做過全台灣的動保團體收入透明度普查,透過搜尋器可查閱您所支持的動保團體,是不是如您想像中的那樣缺乏資源,以及捐款收入透明度高不高等等。也可以用於比較同性質團體間的收入與您印象的差異,是個不錯的工具。

動保團體收入透明度普查

公益蟑螂指標評估
NPO(非營利組織)與社福界有人提出了公益蟑螂指標,意思是當一個單位長期與這些指標有高度重疊或持續重複發生時,表示該單位實際上就越有問題。偶然一兩次或部份發生是可以被允許的,但若指標一直高度重疊或重複發生的話,基本上就可以被歸類為公益蟑螂團體了(這在無政府補助的動保團體中更為明顯)。公益蟑螂指標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 以欠款(例如欠醫療費或欠廠商費用)做為募款訴求…
  • 經常性秀帳單、秀存款簿,以貧窮當訴求…
  • 綁架生命,例如捐款不夠要吃土、沒錢醫療會病死等等…
  • 無法準時提供捐款徵信
  • 不提供支出明細或只提供部份明細
  • 只有立案字號,無勸募字號或沒有每年申請勸募字號
  • 慣性以全部都是志工不支薪名義迴避問題
  • 其他行為(依據各NGO類別不同)等等…

備註:

有些公益蟑螂並非完全斂財不做事,有可能也是長期投入某些議題,只是收入與付出比例不相符,或是過度的習慣把「可憐」、「悲情」、「窮」當成募款工具,實際上已經很多錢但只是想要更多!
資訊爆炸的速食時代,捐款人往往一片出自好意的善心,在「有捐有推」的概念下,捐款人疏忽了花些時間去好好認識一個單位的機會,殊為可惜。

沒有對錯,只希望資源用在更適當的位置
為了避免誤會,文末要再次重申捐款人善意的「懲罰認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並不是嚴重的錯誤或需要檢討。本文的目的只是提醒捐款分配時可能發生的盲點。別讓真正認真的單位被稀釋資源或錯誤均分善款,更期望社會大眾在捐款之餘都可以稍做功課,實際了解各機構間的真實資源差異與調配情況,讓每份捐款都用在適當的位置。

 
 
喜歡這篇嗎? 
文字的力量也是傳立正確動保觀念的正能量,透過閱讀與思考傳達出更深層的理解,您的支持可以讓愛兔時代更有持續產出優質文章的動力,不限金額您可自由贊助。https://p.ecpay.com.tw/927F0 
https://p.ecpay.com.tw/927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