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台灣野兔的棲地野放訓練
台灣野兔的野放訓練其實不用想像的太複雜,一隻健康野兔對於台灣棲息環境有良好的適應能力,野放訓練的重點在於屏除等待餵食的習慣與警覺性的養成,如果沒有把握完成下列訓練,那麼請不要試圖飼養,趕緊趁早將野兔寶寶放回原處吧。這裡要告訴大家的是,台灣野兔的棲地野放跟寵物兔棄養是兩回事,原生動物本就應該在棲息地自然繁殖與生存並回到生態圈中,不該出現在人類的飼養圈。而寵物兔則是因人類需求而出現,不具野外生存能力也不該被野外放生。
- 2009 台灣特生中心王醫師提供口述資料、愛兔協會志工初整理。
- 2014-2015 台灣特生中心研究員張簡琳玟課程資料、協會志工第二次整理。
- 2016-2022 愛兔協會保育組根據實際照顧經驗編輯整理。
飼養照顧期:
- 除幼兔的協助哺乳外,請盡量不要抱與撫摸,保持野性。
- 飲食不定時、不時量交錯給予,避免產生餵食期待。
- 以水盆取帶飲水器,保持野外舔舐水源的特性。
- 不要像對待寵物一樣去跟野兔講話。
飼養環境盡量自然化,避免使用尿布墊、木屑砂等人工設備
準備與訓練期:
- 一個月以上已經不適合籠養,需更換到安全的大場域。
- 大量的綠色蔬菜、嫩芽等多樣化食物,減少對寵物飼料的依賴。
- 適度摘取路邊常見野草(如咸豐草、芒草)搭配。
- 儘量讓野兔可以感受到自然陽光白天與黑夜的變化。
- 用大量乾草、落葉、枯枝取代尿布墊或木屑砂等寵物墊料。
- 不要過度清潔環境、不要吹空調、不需要整理兔隻。
- 除非緊急急症狀,否則不需要特意去定期健診。
- 請多注意野兔超乎想像的彈跳能力,兩周大的幼兔已經可以彈跳頂開傳統兔籠的上開口。
成長中的野兔,要注意超乎想像的逃脫與攀爬力
野放訓練時,飼養環境以營造台灣多樣化植披生態為主
野放計畫:
- 飼養4-6個月(或體重超過800g)之後已經可獨立生活,應及早規劃野放。
- 選擇野放地區,基本上採那理檢到那裡放的原則。
- 若棲息地已消失(如開發),則應選擇鄰近區域或其他有族群存在的地點。
- 事先探勘、擬定路線,注意附近是否有流浪動物、應避開流浪動物密集處。
- 請選擇草叢高度足以遮蔽天空的區域、避免肉食鳥禽直接凌空攻擊。
- 國外文獻曾提到野放草食小動物前,可先施放聲響驅趕食肉猛禽。(但務實上要看野放點是否影響其他動物。)
- 野放時請至少走進灌木叢五到十公尺處,勿放直接放路邊。
- 野放完請直接離開勿逗留。
- 如無必要,請不要任意公開野放點。
讓野兔回歸山林,維持台灣生物多樣的豐富性